本文共 2407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8 分钟。
冒泡排序(Bubble Sort)是一种计算机科学领域的较简单的排序算法。
它重复地走访过要排序的元素列,依次比较两个相邻的元素,如果他们的顺序(如从大到小、首字母从A到Z)错误就把他们交换过来。走访元素的工作是重复地进行直到没有相邻元素需要交换,也就是说该元素已经排序完成。这个算法的名字由来是因为越大的元素会经由交换慢慢“浮”到数列的顶端(升序或降序排列),就如同碳酸饮料中二氧化碳的气泡最终会上浮到顶端一样,故名“冒泡排序”。冒泡排序算法的原理如下:
public static void bubbleSort(int[] arr) { for(int i =0;iarr[j+1]) { int temp = arr[j]; arr[j] = arr[j+1]; arr[j+1] = temp; } } } }
注意:
这里涉及到一交换函数,交换函数有很多种写法,基本的写法:void swap(int a,int b) { int temp = a; a = b; b = temp; }
那么不用中间变量如何交换两个数?这时我们可以用位运算:
void swap(int a,int b) { a = a ^ b; b = b ^ a; a = a ^ b; }
一般建议用第一种方法。
不过当需要排序的数组处于基本有序时,第一种做法由于做出许多不必要的查找判断,降低了代码的执行效率,那么可不可以优化一下呢?答案是肯定的,我们可以加个标识flag,用来判断本次排序中是否需要发生交换,如果没有发生交换,说明排序已经完成了,无需再做交换处理。
public static void bubbleSort(int[] arr, int n) { int i,j; int flag; // 标识 for (i=n-1; i>0; i--) { flag = 0; // 初始化标识为0 // 将arr[0...i]中最大的数据放在末尾 for (j=0; j arr[j+1]) { int tmp = arr[j]; arr[j] = arr[j+1]; arr[j+1] = tmp; flag = 1; // 若发生交换,则设标识为1 } } if (flag == 0){ break; // 若没发生交换,则说明数列已有序。 } } }
冒泡排序法基本来说还是挺不错的,数据规模不大时,还是推荐使用的,但相对于其他的排序算法(譬如快速排序)效率还是有些不足。
例子:待排序数组:int[] array={7,4,8,3,9,2};
第一趟排序:
第一次排序:7和4比较,7大于4,交换位置: 4 7 8 3 9 2第二次排序:7和8比较,7小于8,不交换位置:4 7 8 3 9 2第三次排序:8和3比较,8大于3,交换位置: 4 7 3 8 9 2第四次排序:8和9比较,8小于9,不交换位置:4 7 3 8 9 2第五次排序:9和2比较:9大于2,交换位置: 4 7 3 8 2 9第二趟排序:
第一次排序:4和7比较,4小于7,不交换位置:4 7 3 8 2 9第二次排序:7和3比较,7大于3,交换位置: 4 3 7 8 2 9第三次排序:7和8比较,7小于8,不交换位置:4 3 7 8 2 9第四次排序:8和2比较,8大于2,交换位置: 4 3 7 2 8 9第三趟排序:
第一次排序:4和3比较,4大于3,交换位置: 3 4 7 2 8 9第二次排序:4和7比较,4小于7,不交换位置:3 4 7 2 8 9第三次排序:7和2比较,7大于2,交换位置: 3 4 2 7 8 9第四趟排序:
第一次排序:3和4比较,3小于4,不交换位置:3 4 2 7 8 9第二次排序:4和2比较,4大于2,交换位置: 3 2 4 7 8 9第五趟排序:
第一次排序:3和2比较,3大于2,交换位置: 2 3 4 7 8 9转载于:https://blog.51cto.com/13890766/2352053